那么优秀的幼儿空间应有以下特点功能:
1. 与办园理念的高度融合,主题贯穿。
2. 与国家规定的空间建设规范高度一致的契合。
3. 具有高度教育性及保教一致化功能的空间设备及装置设计理念。
4. 文化精神注入的内核精神印象统一化(高度识别的VI 系统)
5. 体现品牌化运营的设计课程系统。
6. 符合幼儿园整体资金运营最节能化,可持续化的成本。
作为“第三位老师”的幼儿空间环境创设,一直备受行业关注。然而,由于国内幼教设计行业处于初期阶段,其优劣参差。竞争手段极其不正当,设计带来的价值一直被“免费”送设计送“方案”等歪风所扭曲和掩盖,这位“老师”一直未产生该存在的作用。导致幼儿园设计多为抄袭,重复,千篇一律。五花百门地泛滥,各色各样地出丑。
那么幼教空间设计与其它的空间设计究竟有什么区别?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?
1. 幼教空间的硬性诉求(建设诉求)
①安全规范,环保的原则性诉求。
②天然舒适童趣的适合性诉求。
③教育、保育、激发、培育、互动的有效性诉求。
④科学理念、教育主旨、地域特色的文化性诉求。
⑤专注、专心、用心、贴心的服务性诉求。
2. 幼教空间的软体诉求(教育/培育)
①有利于幼儿成长学习的环创设置与空间设计的匹配诉求。
②对于幼儿不同行为模式下的情景营造诉求。
③有利于课程,流程的适应性功能匹配诉求。
④影响儿童日常视感刺激的色造模块。
3. 相对于成人世界的设计项目的区别在于:
①视角不同
②行为模式产生的设备设置不同
③建设重点不同
幼教注重:安全激发舒适有趣——探索认知现实世界
成人注重:气氛 体验 身份认同——感受 享受
a①从儿童眼里看空间、看世界→而非成人需要的世界。
b②安全、卫生、自然比一切重要→五颜六色并不能解决关键问题
c③以培养审美观、成长力为依据→并不是为投其所好而美化
d④灵动变化是常态,而非固定情景增加儿童对空间的认知、理解、互动探索和协调适应,公共空间的设计最好是
可变换场景,可移动间隔,可变化的空间,和随意拼搭的设置,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墙体和情景。
e⑤品质应用型:需通过设计的精心推敲完善一切可细化诉求,做到无论从品牌呈现到实用可靠、到安全环保、到
极致人性化、到故事贯穿、到视控印象、到童趣、自然的全方位深度设计需求。
将幼儿教育空间特点总归为:
①儿童视觉(1 米的世界)
②儿童行为中心(我的小世界)
③组织学习型布局(具教育意义的匹配型空间设计)
④多维共存(适应老师、幼儿、家长等同时应用的功能模块的应用维度+错时共用,共享移 动的活性空
间物理维度)
⑤品牌化呈现+文化性呈现+商业展示(品牌、文化、商业为一体的载体)
⑥规范重心型
⑦深度应用诉求型